分子式 | C51H79NO13 | 分子量 | 914.18 |
退税率 | 海关编码 | ||
是否需要商检 | HS查询 | 是否危险品 | CHEMBLINK | SIGMA |
别名(英文) | Rapamycin;Rapamycin;Rapamycin;Rapamycin;Rapamycin;Rapamycin;Rapamycin;Rapamycin;Rapamycin;Rapamycin;Rapamycin;Rapamycin;Rapamycin;Rapamycin;23,27-EPOXY-3H-PYRIDO(2,1-C)(1,4)OXAAZACYCLOHENTRIACONTINE; AY 22989; NSC-226080; RAPA; RAPAMUNE; RAPAMYCIN; RAPAMY | 别名(中文) | 西罗莫司;西罗莫司;雷帕霉素,99% |
外观物理性质 | 储存条件 | ||
用途 | 原料药>> 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 | ||
备注信息 |
雷帕霉素的简介 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RPM)又名Sirolimus,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FK506的结构相似。雷帕霉素通过不同的细胞因子受体阻断信号传导,阻断T淋巴细胞及其他细胞由G1期至S期的进程,从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从临床应用来看,雷帕霉素有很好的抗排斥作用,且与环孢霉素A(CsA)和FK506等免疫抑制剂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是一种疗效好,低毒,无肾毒性的新型免疫抑制剂。2010年3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雷帕霉素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该药物成分也存在于复活岛土壤中细菌的分泌物。起初雷帕霉素被研究作为低毒性的抗真菌药物,1977年发现雷帕霉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1989年开始把RAPA作为治疗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的新药进行试用,目前(2010年)RAPA的I、II期临床试验已结束,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雷帕霉素物理化学性质 雷帕霉素的分子式为C51H79NO13,分子量991,亲脂性。从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的效果看,雷帕霉素是一种疗效好,低毒,无肾毒性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雷帕霉素产品用途 1、癌症治疗靶向药物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作为细胞内激酶,其传导通路的异常可诱发多种疾病。雷帕霉素作为mTOR的靶向抑制剂,能够治疗与该通路密切相关的肿瘤包括肾癌、淋巴瘤、肺癌、肝癌、乳腺癌、神经内分泌癌和胃癌等。尤其是对LAM(淋巴管肌瘤病)和TSC(结节性硬化症)这两种罕见病的治疗方面效果更为明显,LAM和TSC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认为是肿瘤性疾病。 雷帕霉素应用领域 雷帕霉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免疫移植剂 雷帕霉素副作用 雷帕霉素(RAPA)有与FK506相似的副作用。在大量的临床试验中发现其副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并且为可逆的,治疗剂量的RAPA尚未发现有明显的肾毒性,无齿龈增生。主要毒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头晕,鼻出血,关节疼痛。实验室检查异常包括: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血色素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肝酶升高(SGOT,SGPT),乳酸脱氢酶升高,低钾,低镁血症等。最近有报道称服用RAPA可产生眼皮浮肿,而导致血浆磷酸盐水平较低的原因被认为是以RAP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延长了磷酸盐自移植肾脏的排泄。与其他免疫抑制剂一样,RAPA有增加感染的机会,有报道称特别有肺炎增加的倾向,但其他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与CsA无明显差异。 雷帕霉素制备方法 雷帕霉素生物合成的核心由聚酮合酶1型(PKS)联合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完成。雷帕霉素线性聚酮生物合成的酶域由三种多酶组成,包括RapA、RapB及RapC,共包含了14个模块。这三个多酶中,RapA完成前4个聚酮合成链延伸,后6个位于RapB,最后4个位于RapC。然后,线性聚酮合成由NRPS(RapP)修饰,于聚酮合成终端增加L-六氢吡啶羧酸。最后,分子环化,生成前体产物,前雷帕霉素(prerapamycin)。 雷帕霉素安全说明书(MSDS) 危害辨识 雷帕霉素作用机理 雷帕霉素通过不同的细胞因子受体阻断信号传导,阻断T淋巴细胞及其他细胞由G1期至S期的进程,雷帕霉素可阻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钙依赖性和非钙依赖性的信号传导通路。雷帕霉素和FK506一样,结合在相同的免疫亲和蛋白(immunophilin)FKBP12上,形成RAPA-FKBP12复合物,这种复合物不能与钙调素结合,并且雷帕霉素亦不抑制T细胞的早期激活或直接减少细胞因子的合成。这种复合物的靶蛋白最早是在酵母菌中被确定,称为TOR1和TOR2。 雷帕霉素合成方法 雷帕霉素由七单位的乙酸盐和七单位的丙酸盐通过聚酮途径合成,所需的O-甲基来自于甲硫氨酸。其实氮源时莽草酸经还原后的衍生物,从莽草酸形成环己烷衍生物的过程中保留了环己烷基的完整性。赖氨酸先脱氨幻化形成羧酸哌啶,再由羧酸哌啶与聚酮乙酰键和酰胺键连接,形成了雷帕霉素的初始结构。 雷帕霉素发现历史 雷帕霉素(又名“西罗莫司”)是科学家于1975年首次从智利复活节岛的土壤中发现的一种由土壤链霉菌分泌的次生代谢物,其化学结构属于“三烯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由于雷帕霉素发酵收得率较低及提取工艺较复杂等因素,该产品直到1999年方由美国家用化学品公司开发上市,并随后在欧美十几个国家陆续上市。 雷帕霉素储运特性 储存温度:-20°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