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式 | C13H13N3 | 分子量 | 211.26 |
退税率 | 海关编码 | ||
是否需要商检 | HS查询 | 是否危险品 | CHEMBLINK | SIGMA |
别名(英文) | N,N-diphenylguanidine (sym.); DPG; Accelerator D; N,N-Diphenylguanidine; Melaniline; Dephenyl Guanidine; sym-diphenylguanidine; n,n-diphenylguanidine; vanaxdpg; timtec-bbsbb000514; 1,3-difenylguanid; 1,3-diphenyl-guanidin; acceleratord; acceleratord; akro | 别名(中文) | DPG; D; 预分散DPG-80; 预分散D-80; 母胶粒DPG-80; 母胶粒D-80; 药胶DPG-80; 药胶D-80; N,N-二苯胍; 促进剂D; 促进剂DPG; 1,3-联苯基胍; 促进剂 DPG (D); 橡胶硫化促进剂DPG; 1,3-二苯胍; N,N-二苯基胍; 对称二苯胍; 橡胶促进剂D; 二苯胍(D); 橡胶促进剂DPG; N,N`-二苯胍; 硫化促进剂D; 1,3- |
外观物理性质 | 储存条件 | ||
用途 | |||
备注信息 |
促进剂d物理化学性质 熔点 146-151°C 促进剂d产品用途 用作天然胶和合成胶的中速促进剂,主要用于制造轮胎、胶板、胶鞋等橡胶工业制品。 促进剂d制备方法 我国二苯胍生产工艺均为二硫化碳和苯胺缩合制得二苯硫脲,再由二苯硫脲、氧化铅、氢氧化铵与硫酸铵在40-70℃的条件下制成二苯胍的硫酸盐,经提取、过滤,中和得半成品。再经干燥、筛选即得成品促进剂D。各生产工艺的不同点主要集中在二苯硫脲合成二苯胍这一步,早期国内采用氧化铅法,由于产品质量差、操作人员的粉尘污染(铅粉尘)、母液的三废处理、收率低等问题,此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基本已停止使用。此法用氧化铅作脱硫剂,用氨水作胺化剂,用硫酸铵作为二苯胍的萃取剂,在原料消耗、环境保护方面都存在问题。改用氧化锌可改进原有的生产工艺。90年代中期,国内有氧化锌法和氧化铁法的报道,但因各种原因并未普及,已被淘汰。现在所有国内二苯胍的生产企业均采用氧气法生产,即二苯硫脲与氧气、氨水反应8h后得二苯胍。原料消耗定额:二苯硫脲1250kg/t、氧气240m3、醋酸铜(催化剂)0.86kg/t、氨水1000kg/t、水252kg/t。 |